640.jpg


色彩斑斓的川久保玲


作者:良仓




0.jpeg

▲摄影师 Richard Burbridge 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i-D》,2004年


川久保玲(Rei Kawakubo)对于时尚圈的影响力是超凡的,她所做的一切都超出了时装设计的本身,堪比一种崇高的信仰。她的创作概念和思维模式是一种游走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的,极具挑战性和颠覆性的行为艺术。立体模型廓形也好,不规则剪裁也罢,对于川久保玲来说,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单调又具象的名词而已,而她更在乎的,是一种超乎时尚之外的“存在感”。今年 Met Gala 通过对川久保玲近半个世纪经典设计的回顾和梳理来致敬这变革女王充满戏剧性的职业生涯,和她带给时尚圈无穷无尽的启发和灵感。


640.jpeg

▲摄影师 Steven Meisel 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意大利版《VOGUE》,2012年


传奇造型师 Grace Coddington 曾说过:“川久保玲的设计开辟了时尚圈的另一种姿态,她的衣服有刻画人性的魔力,这种力量是微妙而慑人的,和她的个体魅力一样,都是无可复制的”。


640-1.jpeg

▲摄影师Tim Walker 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美国版《VOGUE》,2015年


自1973年品牌 Commes des Garcons 创立以来,一种关于川久保玲式的审美讨论就从未停歇,她的审美和那些“反时尚”的单品一直在改变和“塑形”我们看待“美”的标准。对于川久保玲来说, Avant Garde 意味着解构主义和不实穿,而就是这种无所畏惧,忠于自我的态度启发了包括 Jean Paul Gaultier、Donna Karen、Viktor&Rolf等一代先锋设计师,奠定了她无人能及的高度和地位。


640-2.jpeg

▲摄影师Sebastian Faena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V》,2013年


川久保玲一直试图用这些打破身体力学和结构的设计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相互驳斥:时尚的和反时尚的;设计的和反设计的;过去的和未来的;高级的和低俗的,刚硬的和妩媚的都曾在她的作品中有所反映。她的衣服从“远处”看上去像是一个个设计上的缺憾和疏漏,但实则却是一步一步被精心安排出来的艺术展示。


640-3.jpeg

▲摄影师Mario Testino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日本版《VOGUE》,2014年(左)

摄影师Craig McDean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Interview》,2014年


将她称为时装界的“另类设计师”一点也不为过,川久保玲就像个离经叛道的“酷小子”,用极不循规蹈矩的二维制衣手法来演绎东方人深沉的思考逻辑,用或蜿蜒,或利落的线条来承载意味深长的色彩,用这些意识形态的衣服给这个日趋“网红爆款‘的行业一记响亮的耳光。


640-4.jpeg

▲摄影师Peter Lindbergh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1988年



《WWD》曾在2004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如果说山本耀司“创造”了黑色,那么川久保玲则将黑色改写的更加让人思考。只有她能用这种寂寞又生动的色彩创造、再创造、最终混合成新”。的确,黑色是既是最能代表川久保玲和她所标榜的“广岛时髦”的颜色,也是她设计中的一个的签名式标签。但是纵看这位时装女王璀璨的职业生涯,黑色仿佛只是她设计中的一个篇章,或是一种人们对于她的片面认知。其实能够用来解读川久保玲作品和辉煌时期的色彩远比你想象的更加绚烂和丰富。


640-5.jpeg

黑色启发了她的事业,标榜了一种名为“川久保玲”的设计风格


640-6.jpeg

▲摄影师Craig McDean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2017年


640-7.jpeg

▲摄影师Steven Klein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V》,2015年 (左)

摄影师Craig McDean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2017年


起初,川久保玲只“信任”黑色,因为在 Commes des Garcons 的巴黎首秀上,川久保玲曾为80年代喧闹而浮夸的时尚圈带来一场关于“反时尚”的全黑大秀,让人为之震惊。随后,在1997年的“Body Meets Dress,Dress Meets Body”的秀上,黑色依旧是主色调,这些被附着在衣服表面的“支架”和“肿瘤”让人们彻底看到了川久保玲设计里的“黑色幽默”。在2012年的秋冬系列中,她更是用黑色来演绎人类内心的恐惧和欲望,这些二维剪裁的时装将黑色里的多个色度演绎出了绝妙的层次感。“如果说上帝为人们带来了光明,那么川久保玲则成功的‘关上了灯’”,时尚女王 Carine Roitfeld 曾这样说道。黑色也从此成为人们对川久保玲设计的解读和认知。


640-8.jpeg

640-9.jpeg

▲摄影师Steven Klein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V》,2015年


早在1980年,川久保玲的“all black everything” 曾被日本媒体称为乌鸦族,她对于黑色的演绎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无论是有着”川久保玲蕾丝”之称的经典虫眼洞毛衣(1982),还是挂满烧焦状荷叶边和损毁毛球的小风衣(2001),黑色都是最能诠释川久保玲式叛逆的颜色。她所设计的黑色宽松衣体让穿着者变得激进又神秘,但同时又有种被牢牢保护着的安全感。


640-10.jpeg

▲摄影师Peter Lindbergh 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1982年,秋 (左)

摄影师Paolo Roversi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New York Times》,2013年


川久保玲曾说她的衣服是为那些不在乎自己老公想法的女人准备的,而黑色就恰如其分的解释了这一点。磨损的面料、未完成的锁边、斜边的剪裁倒出了一种既优雅又愤怒的蛊惑气质,后来川久保玲解释道,黑色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它可以帮助自己的客户塑造出自己的独特韵味和气场。对于她来说,黑色是将自己作品变得直接而充满力量的最大利器,“自从有了川久保玲的黑色,Avant Garde 彻底得被从主流时尚圈划分出来”,著名历史学家 Valerie Steele 曾这样评价道。


640-12.jpeg

▲摄影师Sebastian Faena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


640-5.jpeg


红色是血和玫瑰的融合,川久保玲的红色既是攻击性,也是治愈系的


640-13.jpeg

▲摄影师Mario Sorrenti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LOVE》,2015年


640-14.jpeg


640-15.jpeg


▲摄影师Craig McDean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 2007春夏系列 


千禧年过后,川久保玲成为设计师们嘴里最常出现的名字,比起80年代被比作“暴力时尚”的代言人,她成为 Alexander McQueen、Viktor&Rolf 和世人眼中的灵感女神。时装世界开始渐渐想要去挖掘和理解这些形态怪异的作品背后的潜台词,而红色无疑是最能诠释川久保玲这个时期心态和思维的色彩,有趣的是,这种象征高昂生命力的色调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川久保玲的设计色盘之中,她的设计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难道是她“软化”了自己的盔甲?


640-16.jpeg

▲摄影师Paolo Roversi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 2015春夏系列


640-17.jpeg

▲摄影师Paolo Roversi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 


而事实并非如此,和她所做的所有事情一样,川久保玲在作品中对于红色的运用也带着自己特立独行的思考美学。在1996年秋冬系列上,她用僧侣式的斗篷大衣为自己的秀场上带来了一丝未曾谋面的隆重气氛,紧接着在2000年秋冬季上,红色再次以朋克气质出现在了不规则剪裁的苏格兰方格外套上,就这样,红色仿佛成为继黑色之后,被川久保玲使用频率最多的颜色。直到在2015年的春夏秀场上,红色的魅力被川久保玲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有别于她之前的作品,这个系列除了耀眼的罂粟花红和玫瑰红之外,再无他色,川久保玲对红色的钟情达到顶点。


640-18.jpeg

 ▲摄影师Inez Van Lamsweerde and Vinoodh Matadin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New York Time》,2015年


川久保玲的一针一线都是充满正反面的,而在对于象征着热情和澎湃生命力的红色的运用上也毫不例外。在这个完全诠释红色的系列中,柔美和希望是与不安和愤怒并驾齐驱的。被剪切成缎带状态的面料随着模特的灵动步伐而摇摆,绣满玫瑰花苞的“降落伞”裙装,用柔美情怀把设计师脑海中对于社会坏境、战争和饥饿的不满尽情包裹,而闪亮如血液的漆皮面料“小红帽”形象则散发出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惧感。川久保玲让噩梦与希望共生,如同黑色一样,红色也被她赋予了又独立又错综的思考模式。


640-5.jpeg

潜藏在叛逆和矛盾中的一丝轻盈,川久保玲的粉色如同她那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是浪漫而诗意的


640-19.jpeg

▲摄影师Paolo Roversi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W》,2008年


640-20.jpeg

▲摄影师Jeff Bark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Dazed & Cofused》,2012年


粉色的出现仿佛推翻了川久保玲一直维系的硬朗朋克形象,自2010年以来,川久保玲的设计再度发生了新的变化,她开始运用起了绚烂的印花、温和而精致的荷叶边,以及传统的日本折纸艺术为衣服做点缀。但这并不代表川久保玲对自己坚持的理念和游戏规则有半点让步,图案和色彩虽然不较往昔那样犀利,但廓形和结构处依旧将她所钟情的 Avant Garde 气场展露得毫无保留。


640-21.jpeg

▲摄影师David Sims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美国版《VOGUE》,2012年


法国时装设计 Jean Paul Gaultier 曾在接受日本 NHK 广播电台采访时说过,“川久保玲的作品是充满诗意的,而在这些长得像怪物一般的设计的背后,她的内心里其实住着一个单纯又浪漫的小女孩”。倘若没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川久保玲的设计也不会如此的 otherworldly;面料不会这么引人入胜,却让人捉摸不透;轮廓也不会如此“失真”,甚至变得有些“卡通”。


640-22.jpeg

▲摄影师Sophie Delaporte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Idomenee》,2013年


2012年的秋冬系列应该是让那些一路追随川久保玲和她审美哲学的忠粉们最大跌眼镜的一次,近乎完全扁平的廓形和日式折纸般的 origami 细节,配以宝石蓝、红色,以及樱花粉等充满电力的颜色一同出现,一扫往昔川久保玲作品中的阴郁和深沉,让这个 CDG 出品的时装系列竟显得如此天真和烂漫。当她为模特们穿上孩童时期的剪纸娃娃般的宽大外衣时,毛毡材质和波点元素仿佛还原了每个小女孩心中关于美的最初认知,原来如此酷酷的她也有如此小女孩般的浪漫情怀,虽然这也许并非是她设计的本意。


640-23.jpeg


▲摄影师Sophie Delaporte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Idomenee》,2013年


640-24.jpeg

▲Comme des Garcons 2013秋冬系列


同意与否,这是个颠覆人们对川久保玲一贯思考的,具有转折性的系列。无论是用流畅的曲线结构来重新塑造廓形、让彩色豹纹和花朵图案的交相呼应,亦或是推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相对“实穿感”的单品,川久保玲在这些棉花糖般粉嫩的衣服中“暴露”自己那如同孩子般的纯真浪漫天性。


640-25.jpeg

▲摄影师Ezra Petronio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Self Service》,2012年


其实粉红色早在2008年的春夏秀场上就已经出现在川久保玲的秀场上,一个宛若卡通人物般的,满脸被涂白的模特,身穿一套如同拼接茶杯垫的荷叶边套装做了开场。在那时,粉红色就已经被悄无声息的穿插进了川久保玲暗夜般色彩盘中了,只是没人想到,传说中的“朋克女王”竟然会在某一天真正去思考这种甜腻色调在自己品牌的存在意义。


640-5.jpeg


花朵的精神与神经,川久保玲的花园撒发着慑人的魅力


640-26.jpeg

▲摄影师Talia Chetrit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Document Journal》,2017年


640-27.jpeg

▲摄影师Jason Kibbler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俄罗斯版《Interview》,2012年 (左)

摄影师 Philippe Vogelenzang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芬兰版《VOGUE》,2012年


其实印花元素一直是川久保玲的一个拿手好戏,只是这些花朵仿佛是被施了咒一般,散发着致命的震慑力。对于一直在改变和突破的她来说,碎花图案从来不是彰显女性甜美气质的图腾,而更多的是以一种神秘的名族、宗教符号而存在她的设计语言之中。


640-28.jpeg


玫瑰和罂粟花无疑是最让她倾心的花朵元素,这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川久保玲喜欢一切相互驳斥和矛盾的事物。她可以把五颜六色的花瓣元素印制在宗教首领式的加冕斗篷上,也可以让娇艳的玫瑰刺绣盛开在恋物癖情节的捆绑设计中,因为这两种花朵本身就夹带一种模棱两可的纠结,它们是娇嫩的,但也有可能是邪魅的。


640-29.jpeg

▲摄影师Walter Pfeiffer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英国版《VOGUE》,2013年


640-30.jpeg

▲ Comme des Garcons 2011年春夏系列


川久保玲用自己2017年秋冬系列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尚革命,她用不可一世的玫瑰图腾来包容一切曾启发她的文化思潮,从凡尔赛宫的奢靡、狂暴不羁的朋克,到被压抑和控制的边缘性学,每一处都被华丽的锦织面料和繁复的手工艺装点得隆重而得体。花朵元素主宰了每一件 piece,从盔甲式的外套到不合比例的胸衣上都能看出川久保玲对玫瑰元素的双面把玩,立体的3D线条为镶金的玫瑰花瓣赋予了生命,招摇的蔓延开来。


640-32.jpeg


640-5.jpeg

像雪花一般寂静,又像噪音一般闹腾,川久保玲的白色是亦正亦邪的


640-33.jpeg

▲摄影师Karim Sadli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i-D》,2014年


640-34.jpeg

▲摄影师Tim Walker 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美国版《VOGUE》,2012年


川久保玲从未宣称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但是她的设计却一直是围绕女性主义而展开的,无论是将她们包裹在安全、舒适的巨大廓形中,还是用全新的制衣理念来诠释一种超乎表象的女性美感,白色都是她用来诠释女性精神的最佳色彩。白色在川久保玲的世界是亦正亦邪的。


640-35.jpeg

▲摄影师Daniele + Lango 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2013年


640-36.jpeg

▲摄影师Irving Penn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美国版《VOGUE》,1993年


当它被用在了2012年春夏的 “White Drama” 系列中,白色显得庄重又神圣。在这个全白的系列中,川久保玲把女性一生中每一个值得纪念的瞬间用蕾丝、硬质丝缎和白色花苞串联起来。用垂坠至地面的丝滑面料为观众上演了一场关于出生、洗礼、婚姻、葬礼到转生的宗教庆典。川久保玲用向50、60年 Cristobal Balenciaga 高定设计致敬的隆重廓形把女性的生命描述的极具史诗感,仿佛消亡过后出生的洁白花蕊那般珍贵。


640-37.jpeg

▲Comme des Garcons 2000年秋冬系列(左),Comme des Garcons 2012年秋冬系列


而在2005年秋冬季,川久保玲的另一个“全白”系列“Broken Bride”中,白色变幻成一种游走于幽怨与空洞之间的氛围,像幽灵一般飘忽在一款款以20年代传统宗教婚纱为灵感的巨型蓬裙之间,荒芜而寂寞。蕾丝和荷叶边在这个系列中被处理得尤为特别,交至串联起一种悲壮的情愫。原本象征甜蜜和浪漫的维多利亚花朵,在古董头纱和无限延长的纱质拖尾的烘托下,竟然显现出一种诡异的感觉。长短不一的袖子、绝妙的扇形褶皱和一串串的洁白花型蕾丝让这个“新娘”系列更像是一场荡气回肠的花葬。


640-38.jpeg


▲摄影师Paolo Roversi镜头下的 Comme des Garcons,意大利版《VOGUE》,1998年


独家专访


640-39.jpeg

▲ 川久保玲为模特们试装,1987年


Q: 为什么把你的品牌命名为COMME des GARÇONS?


A: 当我在一首歌里听到这几个词的时候,我喜欢上了这三个词的声音。


Q: 你把定义自己为一个时装设计师,还是艺术家?或者其他?


A: 我是一个女商人。


Q: 你的作品被打上“反时尚”的标签。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A: 如果“反时尚”代表了与别人的想法逆势而为的创造,那么是的。


640-40.jpeg


Q: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CDG的精神?


A:有力、独一无二、无可比拟(strong, never seen before, incomparable)。


Q:在CDG这个品牌35年的历史中,有什么是保持不变的?又有什么是发生变化了的?


A: CDG的价值体系没有发生过变化。我创建这个公司之初所秉持的创作基础原则没有动摇过。


Q:当你着手做一个系列的时候,什么是你的出发点?


A:我试图从零开始或是由一个抽象的概念出发,但是开始总是很难。


Q:你认为穿着的体验和意义对于男人和女人有着怎样的不同?


A: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地位。如果社会有限制性的因素,那么穿着的意义和体验就会不同。如果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完全自由的话,不会有区别。


Q:传统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如何与传统保持关联?传统又是怎

样影响你的创作的?


A:我对于那些陈旧的禁锢的传统并不感兴趣。我尊重那些自由开放的传统,那些人们可以自由地阐释和分析的传统。我们必须保存好那些在精神上能够给人以提升的传统。


Q:什么是21世纪里时尚领域最有趣最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A:每一个领域都有其有趣的方面。


Q:你希望人们进入你的店时获得什么样的感受?你希望他们从这种体

验中带走什么?


A:我希望他们感到舒适自如并且激动,感受到这家店的活力所在。


640-41.jpeg


Q:尽管你的设计经常被描述为“激进”和“不妥协”的,CDG仍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吸引了一个很庞大的客户群体。在各地临时开设的游击店也深受欢迎。你认为什么是商业和创意的理想平衡点?你又是如何去平衡这两者的?


A:创作的基础一直都是相同的,但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目标。游击店是一个创意想法,同时也具有商业性。


Q: 在伦敦的Dover Street Market,我们看到你的设计作品,也看到其他设计师的作品。同时,很多元素,比如音乐、食物、艺术品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是否认为CdG是某种“生活风格”?或是一种生存状态?


A:CDG有一种自己的价值体系,通过许多种不同的方法被表达出来。Dover Street Market只是这种表达的一个具体的体现。通过“美丽混乱”(Beautiful Chaos)这个概念,我希望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创意聚集场所,在这里形形色色具有深刻见地的人士可以汇聚交流,在一种信任和互相尊重的气氛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剩下的工作就是全凭偶然性和人们协同作用了。


Q: 对你来说为其他设计师提供平台有多么重要?你挑选学徒有什么样的标准?


A: 我只是为CDG做我所必须做的事情而已。当我给学徒加入CdG的机会的时候,我所看重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对于创作的意义的深层次理解,和获得这种成就的渴望。


微信下载APP1.gif


微信下载APP2.jpg

微信下载APP3.jpg











全球精品

Global Selections

正品保证

Authenticity Guaranteed

全场包邮

Free Delivery

客服邮箱

kefu@iliangc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