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联合办公空间也许会让你重新定义工作这件事
作者:良仓
Airbnb
Uber
LendingClub
Mobike
……
共享经济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城市变得越来越好玩
而分布于全球各地
颜值与玩法不断攀升的联合办公空间
也正在颠覆“工作”的定义
美国人Bernie De Koven于1999 年提出的联合办公(Coworking)概念在2005年由 Google 软件工程师 Brad Neuberg以商业形态实现,这个叫“市民空间”(Citizen Space) ”的联合办公空间诞生于美国旧金山。自此后,联合办公空间如同雨后春笋般风靡全球,截止今天,仅美国就已经拥有超过 700 家不同规模与形态的联合办公空间。
互联网造就的分工重组让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组织”,以个体为单位参与社会劳动,这也许是创业于2010年的WeWork成为纽约估值最高创业公司的原因之一,但这种打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新业态在短短几年内受到全球年轻人的推崇,其原因绝不止于此。
所以,联合办公空间到底好在哪里?
『 性价比最高的“孵化”空间 』
出租开放式办公桌和办公间几乎是所有联合办公空间的盈利基础,但相比整租办公室,这已经是非常划算的选择了,更何况最短的租期可以以周计算,免去了提早退租的损失。此外,联合办公空间几乎都会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如电源、WiFi、咖啡室厅、会议室等等。这对于资金、人力都有限的初创公司无疑是一剂福音,免费使用的公共会议室也免去了在吵闹的咖啡厅约见合作伙伴、投资人,或是面试新员工的尴尬。
如果把安保、前台、宽带等附加服务考虑在内,入驻联合办公空间的确为单打独斗的创业者们省去了很多烦心事。
『 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 』
几乎所有联合办公空间都摈弃了传统的“格子间”布局,也很少选址在规规矩矩的写字楼里。废弃的老办公空间、旧厂房、餐厅和闲置的酒店成为联合办公的首选,其中更不乏中空、挑高超高的Loft。内部空间也通常以长桌排布,或者干脆把咖啡厅和办公区合在一起,格子间局促的压抑感不复存在,相对模糊的区域分隔将办公、沟通、休闲的功能糅杂在一起,让人们身处其中,更觉轻松、自由。
『 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
联合办公空间的使用者通常是以个体作为单位的创意工作者,例如撰稿人、编剧、独立设计师等。他们和主流职场体系往往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能太过边缘化,不需要坐班,但仍旧有以工作关系为基础建立社交网络与活动的需求。而联合办公空间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氛围:你好像在一个集体中进行工作,但又保持了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这种“轻联合”的氛围多少为一不留神就容易觉得被边缘化的自由职业者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 高质、高效的“微社交” 』
WeWork 的创始人Adam曾回忆说,十年前的WeWork还没有凸显社区性质,但在一次偶然的停电后,大家都到公共空间溜达,一起闲聊,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资源。而这次短暂的交流后,空间里的不同团队和人们逐渐结成兴趣同盟,或是慢慢变成彼此的供应商或潜在客户。
Adam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以小型沙龙和线下活动形式为会员提供更多相互认识、交流的机会。这让联合办公空间超越了物理上的工作空间,成为一个共享资源、交换信息的平台,工作之余,大家还可以一起玩耍。
下面是近半年来成立的几间有趣的联合办公空间:
01
The Crew Offices and Cafe
The Crew Offices and Cafe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中心一家半开放式的联合办公空间,业主 The Crew 邀请当地建筑师Henri Cleinge将圣雅克大街上建于1926年的加拿大皇家银行蒙特利尔分行改成了一个办公室&Cafe的综合体,除了自家员工,也像自由工作者和公众开放。
这栋建于1926年的建筑是加拿大皇家银行在蒙特利尔的分部,始于1869年的皇家银行完好地记录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彩绘石膏天花板吊顶、大理石梁柱和地板、定制的黄铜吊灯、楼梯扶手和柜台窗口奠定了整体空间古典、雅致的基调。
基于空间再利用以及对文物建筑的尊重,设计师用镀铜钢作为主要元素串起了整体设计理念,和原有的华丽黄铜元素对话。
The Crew正式员工的办公区包含了会议室和玻璃与镀铜钢制成的工作间,内有玻璃隔断和水平吊顶。此外的开放空间则按周或者按月租给自由职业者。这些租户有权使用会议室,咖啡厅也向公众开放。
设计师将各个办公空间的隔墙做成透明或者半透明,以此来弱化边界,促进交流。正式员工和临时使用者的互动、交流也使得整个空间的氛围更轻松。
皇家银行时期就有的银行柜台被保留,转用作咖啡厅和会议室之间的“天然屏障”。在自己的玻璃盒子里看着咖啡馆的自由职业者也是种奇妙的体验。
02
WeWork上海威海路分点
不同于其他效仿国外模式设计和运营的联合办公空间,落户在上海威海路 696 号一幢百年历史英式红砖墙房子里的WeWork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创业于2010年的WeWork是纽约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如今已在全美、欧洲以及以色列有54个布点,和Airbnb、Uber、LendingClub一起,成为中国学徒们膜拜的共享经济领域四大神兽。
去年底,WeWork在中国的第二个分点同样选址上海,不同于延平路办公点的上海弄堂主题,威海路的办公空间以更加当代的风格对内部空间进行了改造。这个曾经的赛马场、鸦片仓库和艺术区在设计师的打造下重获新生。
整栋楼呈“回”字形,原本露天的中庭部分加盖了玻璃屋顶,自然光不间断地供应让整个空间光线充足,以线绳吊挂的灯具装点其中。
旋转景观楼梯将三层楼连接,与全世界每一个WeWork一样,这里的每层吧台都有免费不间断供应的啤酒、咖啡和专门定制的轻音乐。
此外,WeWork通用的迷你电话亭、多功能会议室、流动性工位和大小不一的固定办公室等硬件产品都是通过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对用户使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而设计出来的“全球标准化”配置。
原本英式红砖墙的样子被保留,大厅地面也是原本的石质路面,但设计师用颜色协调的地毯和造型简约地家具、绿植,为空间增添了当代感。
03
The Church
虽然联合办公空间的开发者和设计师们在打造空间上玩出了花,但把教堂改成办公室的想法听起来还是有些不靠谱,而这个作品的创作者也正是擅长打破惯例的英国鬼才Tom Dixon。
去年Clerkenwell设计周期间,Tom Dixon在其主教Andrew Baughen的支持下,将伦敦一个老教堂St James Church改造成为临时的联合办公空间&餐厅。通过简单的室内软装设计与家具的添置,这里成为一个古典与现代感交汇的体验空间。
有趣的是,这个想法最初是由教堂主教Andrew Baughen提出的。他在常年与Clerkenwell居民的接触中发现,有许多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住在这个片区,定期的礼拜成为城中居民的社交场所,那么,是否还能打破教堂的惯常印象,开发出更多可能性?
Dixon的几何曲线灯具分组排列在一层空间,灯的镍银涂层与色彩鲜明的彩色玻璃窗辉映,原先斑斓的光鲜也经过过滤晕成更为柔和的光影。Tom Dixon的家具将教堂神台与用餐区分隔开来,优雅的用餐氛围也让这里成为Clerkenwell设计周的热门场所之一。
二楼的联合办公空间同样使用了Dixon的椅子、桌子和灯具进行装饰,极富装置性的色彩和线条张力为教堂原有空间赋予了艺术感,也吸引了许多文艺工作者来此体验“办公”、互相交流。
04
Walthamstow Central Parade
Walthamstow Central Parade 是伦敦设计工作室Gort Scott 的新作,他们将伦敦市沃尔瑟姆斯托一个破旧的办公室重新设计装修,使其成为包含服务于本地创意工作者的hub、联合办公空间、手艺人工作室和面包坊的综合业态场所。
Walthamstow Central Parade 建于1960年代,最初是一个议员办公室。设计师在改造过程中先是将室内空间翻新,然后以中世纪建筑作为灵感来源嵌入相关元素和装饰以表示对历史的致敬,最后在内部置入功能元素让空间更具功能性。
改造后的空间,其时尚的视觉元素和多样化的设施吸引了许多从事创意工作的人们入驻。过时的低矮天花、地毯和分区桌子被移除,成为一个宽敞、明亮的整体。
费城作家尼基尔·萨瓦那(Nikil Saval)曾经在其作品《隔间:工作场所的秘史》(Cubed: A Secret History of the Workplace)中曾经写到:现代人希望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而不是离老板仅有10英尺之遥的小隔间中。
从“代笔人”到摩天大楼,再到格子间的出现与消失和联合办公空间的崛起,工作的定义在不断被刷新和更迭,而联合办公空间几乎从根本上瓦解了“办公室”这个概念。看了这些联合办公空间,你有没有觉得工作也可以是一件好看、好吃又好玩的事情?
插画作者_Andrea Mongia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