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荷兰全境内都在筹划一场将持续整一年的庆祝,“蒙德里安到荷兰设计,100年风格派” Mondrian to Dutch design. 100 years of De Stijl。同时,荷兰把今年这个特殊的一年定为 “蒙德里安年”。有问题么?没有,奇怪么?好像也不。不想它奇怪,它就不显得奇怪,可是,越想它就越加奇怪。明明是 “100年风格派”,怎么就是 “蒙德里安年”了呢?想来也是没有办法,谁让那一群风格派最出名的便是蒙德里安呢?虽然风格派并不乏人才,比如说创始人提奥·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比如说红蓝椅的的设计师格利特·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1914年回访荷兰的蒙德里安,因为一战的爆发而困在荷兰,就这样蒙德里安遇上了提奥·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和Bart van de lerk,二位同是在以个人途径寻求抽象艺术。从埃及艺术中的简化意识中寻找到灵感的彩色玻璃艺术家Bart van de lerk只在画面中用三原色的精准极大地刺激到了蒙德里安,也极致地影响到了蒙德里安。1917年以杜斯堡为主编,他们一同出版了一本杂志,名为《De Stijl》(The Style 风格)。蒙德里安发表了他“新造型主义”的理论。
▲ Bart van der leck compositie no.8 1917.collectie gemeentemuseum den haag
▲ Bart van der Leck, The Tempest, 1916 Credits Kröller Müller Museum, Otterlo
比起蒙德里安,风格派的创始人提奥·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最为Avant-Garde的艺术家,同样是首批从荷兰传统具象绘画进化至极端抽象的艺术家,却有一种被完全忽视的错觉。知道杜斯堡的人估计比知道和会拼写蒙德里安全名的人更要少去好几倍,当然,没有伊夫.圣罗兰帮忙打广告是他比不过蒙德里安知名度的一个方面。蒙德里安是向内的纯粹;而杜斯堡却是万向的融合。蒙德里安一生孤独地专注于他荒凉的几何化抽象绘画,专注于追求精神的本真,而杜斯堡不停地换着花样,萌生着新的想法,一堆想法。他是画家、诗人、艺术评论家、设计师、字体设计师、建筑师、表演艺术家......杜斯堡和蒙德里安相比,就如同是狐狸与刺猬。
如果我们凭着黑白格子和红黄蓝去寻找后来“荷兰设计”中风格派的影子,那么我们找到的只会是风格派一开始所反对的所谓“风格”。而不追求标准化解决方案,剥去外形,只留本质,就能得到“风格”的风格派主张,可以说到现在也还是完全符合如今我们印象中的“荷兰设计”。那些荷兰设计周上实验性创新性的年轻设计师作品,那些Droog Design的极简、新奇与幽默。比如Marijn van der Poll为Droog设计的铁锤椅,一个不论从形式还是功用上都无比出格的设计,却是呼应了关于“坐”这一动作的本质,它首先是你想要去“坐”的意识。一把铁锤一个能被塑形的物件,“无厘头”的直白。超强的形式意识却不源自对于形式的追求,这些或许便是风格派基因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