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安迪沃霍尔,是一个萌萌的圣诞节迷
作者:良仓
圣诞是不变的热门话题,即便是在没有圣诞传统没有圣诞假期的中国,圣诞也似乎比三天假期的新年还受欢迎。昨天,国际著名拍卖行Christie’s结束的一场拍卖中有几件Andy Warhol圣诞题材的作品。而翻回三年前,同样是Christie’s的名为‘A Christmas Thing’的网上拍卖,带来的竟是100件Andy Warhol手笔的与圣诞相关的摄影、印刷、绘画作品。
Andy Warhol和圣诞?这个搭配稍微有点诡异。圣诞,这种传统市井气的节庆,Andy Warhol,先锋、前卫、实验艺术家,too cool for christmas不是么?然而好像真不是,这位“Pope of Pop” 波普教父真的和圣诞能无缝连接。

▲ Andy Warhol与作家Truman Capote。Capote是《蒂凡尼早餐》的作者,Warhol的情人。

在他的书《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中有这么一段话,“圣诞节时你得去银行领新钞放在文具店买来的信封里当小费。等你给门房小费以后,他就开始请病假或辞职,而新的人对你没印象”,Andy Warhol在1970年代写下这段话时,已经是极度富裕。介于他的名声,这或多或少呈现出的是一个守财奴的小气形象,但这并不影响他准备礼物、创造“礼物”、“包装礼物”的天赋。

▲ Christmas Card for Tiffany & Co- Andy Warhol 1954年

年轻时的Andy Warhol被《蒂凡尼的早餐》的作者Truman Capote吸引,几乎每天都给他打电话,然而Capote并不怎么待见他,觉得他就是那种“不会有任何希望的可怜人”,但却在一个圣诞节收到Warhol送的一只他画的金鞋后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刚到曼哈顿的Andy Warhol成为了一名商业插画师,除了给时尚杂志画那些鞋履、手袋插画,从1956年到1962年,Warhol一直为蒂凡尼设计圣诞贺卡。

▲ Andy Warhol的鞋履插画。他的插画独特而异想天开,暗藏对照片与图像的摹写。沃霍尔时不时使用他母亲的可爱而古怪的手写字体,他古怪的鞋广告画为他获得了最多的名声,这些画作漫不经心还有墨迹污点。

▲ Andy Warhol Christmas card

他画水果构成的圣诞树;他画餐桌上的驯鹿装饰;他画果篮满装的食物和美酒;他画礼物,打开的或者是没被打开的,壁炉旁的玩偶、木马、圣诞糖果……那些美好生活。这些部分商业部分个人的画面是Andy Warhol美国梦中的完美圣诞,是这位在匹兹堡最贫穷区域长大的Andrew Warhola作为拜占庭天主教徒每年1月6日才能庆祝的错位圣诞。

▲ Andy Warhol和地下丝绒乐队(Velvet Underground)。地下丝绒原是在小酒馆驻唱的地下乐队,被Andy当上他们的经纪人后,逐渐登上国际音乐舞台。

即便是不提这些圣诞主题,纵观Warhol的作品,他的名人情节,他的凝聚力、包装能力;他的商业天赋、平等意识,都是超级符合圣诞实利却普遍、通俗却民主的大众化集体节庆性质的。

Party Animal

▲ Edie Sedgwick和Andy Warhol

团聚、Party、庆祝、享乐,这些几乎是圣诞节庆的精髓,而刚刚好,没有这些也几乎就构不成Andy Warhol。Warhol是纽约赫赫有名的社交动物,Max’s的夜店执掌门人,Studo 54的社交常客。早年就开始向电影明星写信索要签名照片,并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带着照相机和录音机。Warhol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庆祝的机会的,不管是被大众捧红的偶像celebrities还是值得参与的party,甚至是更进一步地去创造偶像。

▲ Andy Warhol-Marilyn Monroe

▲ Bob Dylan在Andy Warhol的Factory,1965年,Dylan手上是Walhol画的《双面猫王》Double Elvis(Ferus Type)。

当1951年金色梦幻小姐月历上的那个金发裸体女郎玛丽莲.梦露登上《生活》杂志封面,Warhol便通过复制Gene Komman在电影《飞瀑欲潮》拍摄期间拍下的梦露半身照,完成了《蓝色梦露》,并进一步通过丝网印刷复制出一系列以梦露为主题的作品。而后,Warhol将流行偶像批量运进他的工作室——“工厂”Factory:猫王、马龙.白兰度、伊丽莎白.泰勒、奥黛丽.赫本......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大幅改善,毛泽东的形象频繁出现于美国报纸,这位东方的共产主义领军人物,“在世者中最有名的人”,Warhol当然也没有错过的可能。

▲ Andy Walhol-Mao-1972年

▲ Andy Warhol 的Factory既是纽约市的一所普通房屋,也是整个美国波普文化的风暴眼,在这里汇集着来自世界的灵感、金钱和声名,从明星到政客到作家诗人。

Warhol的“工厂”内部被刷成银色,本身便如同是一件装置,这里是Party狂欢的场所,是毒窝,是影棚,是批量生产偶像的厂房。基于Warhol最为人熟知的名言“每个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钟”,在“工厂”运作的鼎盛时期确实创造了不少明星偶像,Edie Sedgwick和Viva便是最典型的例子。Warhol花大量的时间与“工厂”的演员们进行交流,演员也花大量的心思取悦他,因为他可以决定谁能成为他电影中的下一个明星。

▲ Warhol以胶片制版和丝网印刷,为明星们制作的肖像。他的作品往往同美国的名人和商业紧密相连,反映商业社会下人们的迷茫。

▲ Andy Warhol拍摄John_Lennon宝丽来1971。主动来到“工厂”等她的“15分钟”的Solanas在与Andy Warhol一次交涉未果后,朝Andy连开三枪。因为枪伤不得不住院的Andy发现了即拍即得的宝丽来,他用这台宝丽来Big Shot拍摄下了大量名人的冷峻表情。

同时,他的名人肖像捕捉到他们的特质,怒目而视的滚石主唱米克.贾格尔;戴着橙色墨镜沉思的约翰.列侬;留着络腮胡子的史泰龙;抡起拳头准备出击的拳王阿里......名人的形象也变得符号化概念化商品化。

▲ Andy Warhol-After The Party


Commercial Artist 
平等民主是圣诞作为传统节庆的本质,而商品化、消费主义,是圣诞的欢庆脱不掉的一层外衣,这也是Andy Warhol这个商业艺术家所坚持的。上层名流是他的创作题材,日常生活、平民消费同样也是。Warhol的民主与平等思想是彻底的,艺术从来就不是高高在上的。

▲ Andy Warhol. Coca-Cola [3]

正如他所描绘的:“这个国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在美国开始了一个传统,在那里最有钱的人与最穷的人享受着基本相同的东西。你可以看电视喝可口可乐,你知道总统也喝可口可乐,丽斯·泰勒喝可乐,你想你也可以喝可乐。可乐就是可乐,没有更好更贵的可乐,你喝的与街角的叫花子喝的一样,所有的可口可乐都一样好。”

▲ Brillo Box,1964。没有做任何加工改造,Andy Warhol 只是将超市的肥皂盒复制并放大,这被看作是对传统艺术的嘲讽与颠覆,表现了大众文化的通俗性与流行性。

▲ 被拍卖的Andy Warhol美元

高中时期的Andy Warhol, 父亲的离世让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生活更为困难,为减轻母亲的压力,他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打工。他在小超市里当收银员,每天往货架上垒千篇一律的可口可乐玻璃瓶、金宝汤罐头和简易包装洗衣粉,清点成沓的美钞现金。曾经是收银员的Warhol对于钞票的亲近程度超过任何标榜拜金的现代艺术家,他不止直接绘制钞票,还用近似伪钞制作的刻印方式,制作1美元的整版200张颜色深浅不一的“钞票排列”——《200张1美元》。

▲ 《金宝汤罐头》Campbell's Soup。当Warhol想要寻找一种与众不同的主体形式,开画廊的穆里尔·拉图建议他画一些他最爱的东西,帮他想出了汤罐头和美元标志的点子。1961年11年23日,Warhol给拉图写了一张50美元的支票,作为她为他想出汤罐头点子的报酬。沃霍尔为他的首个主要展览绘制了他著名的金宝汤罐头,他号称他几乎一生都在午餐时喝这种汤。

和美国其他孩子一样,Warhol从小喝妈妈做的金宝汤,看电视、报纸、户外广告上的“金宝娃娃”广告,金宝汤罐头便是他对于艺术的理解:通俗、快销、廉价、灵活、大量复制、有生命力、幽默、性感又迷人。他也爱可口可乐,在佳士得拍出了将近六千万美元的《可口可乐》单色画作,简洁、机械、富于广告意味的画面已经醒目的商标,便是Warhol“艺术即商业”的直接表达。

▲ Andy Warhol的剪贴簿,童年是形成的习惯。童年的Andy Warhol不幸患上西登哈姆氏舞蹈症,被迫休学一年。母亲担心Warhol会因自卑而出现社交障碍,便找来各种流行电影杂志、旧报纸和漫画作为素材,提供工厂纸箱、剪刀、胶水等工具,鼓励Warhol剪切、拼贴,以及他想要得到的任何方式来创作。


Catholic 

▲ Skull - Andy Warhol, 1976。Warhol在1976年以骷髅头为主题创作了一大批作品,并疯狂迷恋上这一主题,并且会经常顶着骷髅头自拍。

圣诞本身是一年一度的宗教节日,庆祝耶稣的诞辰,而教徒祈祷的仪式感源自定期不断的重复,作为虔诚拜占庭天主教徒的Andy Warhol,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去教堂的习惯。这或许是Warhol会热衷于圣诞最不可忽略的一个原因。

▲ Andy Warhol the last supper系列之一 1986年。这一系列也是由美国艺术家所创作的规模最为庞大的宗教题材系列作品。

他丝网印刷的画作中颜色与构图不断变换,造型却从未改变的的明星被不断重复,梦露的红唇、猫王的臀部、毛泽东的脸部轮廓。Warhol认为重复可以让人发现新的乐趣,当无趣的主题被不断重复,美感应运而生。而重复性同样也是工业生产的特质。

▲ Andy Warhol The Last Supper (The Big C), 部分 1986。画作中Andy Warhol将神性与凡俗并置。

Warhol的最后一个系列,估计也是他最为宏大的一系列《最后的晚餐》最是他宗教热衷的体现,就像他会选择名人、政客、明星作为他的创作素材,达芬奇最具知名度的蒙娜丽莎也曾是他的创作灵感,当然不难想象,耶稣在这里便会是他的创作对象。

▲ Andy Warhol, Christmas Tree (ca. 1957)

人本就是多面的,即便是先锋、前卫艺术家也有他大众形象背后的另一重身份,就像Warhol说的“To be living ‘Life Between Roles’ that’s my favourite”。然而同样也如他所说,“你只需要看着我的绘画、我的电影和我的样子,这就是我。在这些表面之下什么也没藏着”。
撰文_怪物

全球精品

Global Selections

正品保证

Authenticity Guaranteed

全场包邮

Free Delivery

客服邮箱

kefu@iliangc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