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关于Monocle主编你不知道的干货与八卦
作者:良仓
全球最有格调的商业生活杂志,都市生活品质的代名词 Monocle 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首先,可以说它并不是一本杂志,或者说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本杂志。2007年由 Tyler Brûlé 创办的 Monocle,已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一本1年10期,融合政治、商业、艺术设计等不同领域内容的,小开本轻质纸张的便携杂志出版,扩张成一个包含各类年度主题刊、季度特别刊、系列城市旅行指南、生活方式指南,甚至是同品牌产品、网站、实体商店、咖啡厅、电台等多个面向,多元化的媒体品牌。
Monocle 的成功当然不能不提它的创始人兼主编Tyler Brûlé,这位曾一手创办了上个世代成功案例,另一本知名的设计生活类杂志Wallpaper*的传奇人物。“从很多方面来讲,Brûlé 都可称得上是现代社会中 ‘好品位’ 的金字标准,全球精英的玛莎·斯图尔特”,这是2012年《纽约时报》将“时代精神”的称号授予他时给出的评价。
Monocle 野心十足地展现世界的古怪、精彩与神奇。它的定位也与 Brûlé 自身的经历爱好相符:全球旅行者,那些不管降落在哪里的 ‘本地人’—— “他们是无国界的空中飞人,拥有多重居住身份,每一天都进行地理和心理的双重跨界,渴望拥有世界性视角,而非国内语境的传播与翻译。” 

▲ Monocle伦敦总部办公室

九年来,Monocle 做为一个将机敏的新闻报道、国际化的视角、犀利的设计相结合的全球性媒体,在杂志、出版物、以及品牌的各个面向传播 Monocle 式的生活理念——提倡品质、精致的个人审美,关注都市中的可持续发展与宜居方式。
8月5日,在位于北京三里屯的CHAO, Monocle主编Tyler Brûlé与良仓创始人陈皎皎一同受邀参与了一场主题沙龙,共同讨论 “品质生活为何如此重要”。同为创意人、媒体平台创始人、生活方式领军人士,那么在聚光灯之外又会聊些什么呢?

▲ Tyler Brûlé,世界著名的媒体人、生活方式引领者,《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曾开创著名的设计生活杂志 Wallpaper*,引领生活时尚风潮;2007年创办 Monocle 杂志及衍生平台,杂志创新性地融合了时事、商业、时尚、设计的内容板块,并成功地将品牌扩展到联名产品、实体商店、咖啡厅、电台等多元面向;他亦是创意咨询公司Winkreative的创办人/CEO。2012年获得《纽约时报》“时代精神”称号。

▲ 陈皎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活美学平台良仓的创始人/CEO,良仓创新性地聚合了新媒体、设计电商平台、意见领袖矩阵、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创意孵化器;她曾担任著名意大利视觉人文杂志《Colors》国际版主编、中国首要的创意生活杂志《新视线》杂志主编/出版人、获亚洲出版协会奖、德国卡塞尔视觉图书大奖;她同时也是推动新锐艺术与设计的双年展“大声展”、商业设计盛会GOOD DESIGN之主策展人;曾担任亚太摄影奖、荷兰Foam Paul Huf Award、华尔街日报中国创新奖、中国时装汉帛奖等奖项评委。

良仓创始人陈皎皎对话Monocle主编Tyler Brûlé
关于事业

▲ 左:Wallpaper 2005年五月刊封面,右:Monocle 2007年三月创刊号封面

Q : 作为Wallpaper*及Monocle这两本注重设计的杂志的创始人,你对于好的设计如何定义?
A : 我心目中好的设计是经久不衰的。我着眼于能经历时间或是历史检验的事物,那些让人觉得有存在意义的东西,而非一次性产品。我觉得这才是关键。于我而言好的设计是化繁为简而非画蛇添足。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求将事物简化为最本真的形态,清澈与纯净。

▲ Wallpaper*几期内容涵盖从现代住宅的螺丝到服装到跑车到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

Q : 听说你曾经在阿富汗担任战地记者,甚至经历过两次枪击。你创立Wallpaper*的动机是什么呢?设计与生活方式杂志毕竟是非常不同领域的工作。
A : 没错。我在阿富汗的经历使我明显意识到自己能活下来已经太幸运,我感觉自己有了重新生活的机会。我想找机会做一个庆祝认真、高品质生活的项目,这个想法就反映在Wallpaper*里。我觉得我作为驻外记者的生涯已经足够了,我甚至差点葬身国外,所以人生的这一篇章已经结束了,我想尝试一些新东西。

▲ Monocle 24电台,2011年成立,传播国际范围内的新闻,内容包含国际事件,城市,商业,文化,设计,食物等,24小时日夜不断的电台播放列表。

Q : 从Wallpaper*所注重的 “围绕我的一切”,到Monocle的 “用我的视角看待世界”,你改变想法的缘由是什么?
A : 一部分的原因是Wallpaper*是我工作了6年的项目,我那时的固定期限合同也到期了。但是即使在那段日子里我也一直想做一个新杂志,可惜当时没有条件。Wallpaper*有其固定的理念,但是我一直想做且一直筹划的杂志却是Monocle。因此我决定出走并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团队,花时间天马行空地筹办及发展Monocle的理念,并最终发行了这个杂志。

▲ The Monocle Cafe 伦敦店。作为Monocle媒体品牌的一部分,Monocle 咖啡厅已经登陆伦敦和东京,最近又在伦敦新添加了一处名为Kioskafé的报亭兼咖啡厅。

▲ Kioskafé,Kios+cafe,是一间报亭兼咖啡店。一共收集了世界各地涵盖60多种语言的150种杂志和2500类报纸。除了主流报纸杂志,更多的空间留给了Monocle 编辑精选的独立小众杂志。Kioskafé的目标人群是新闻记者和旅行者,连选址也十分巧妙地选在了旅行者集中的帕丁顿火车站附近的Norfolk Place 31号。

Q : Monocle的理念是在哪个契机建立的呢?
A : 我无法将其归结于某个特定时刻里。我觉得这个理念在一段时间内时不时冒出来。我一直在考虑很多问题,应该创建一个周刊还是月刊,杂志应该是什么形式的。很显然媒体市场发展迅猛,即使我最初设定了周刊的计划,等杂志实际发行时我反而觉得月刊更合理。因此杂志并不是遵循某个时刻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诞生的,而更是进化的成果。

▲ Monocle的几期内容,主题从政治、军事到城市、家,从自行车文化到零售时尚,从古董物件到现代设计,涉及的内容广而深。

Q : 你是否坦言反对“免费数码”趋势?你对自己的选择的信心从何而来?为什么人们需要花钱买杂志呢?
A : 我认为新闻业是烧钱的。我们不能指望广告商支付一切费用。需要看到,如果我作为一位消费者去购物,购买的产品打了广告,我相信广告商希望消费者对产品有热情,有了这样的信心他们才会花钱投放广告。所以如果打广告,必须考虑消费者是否有可能购买广告中的红酒、机票、汽车或是时尚品牌。我认为,将所有东西免费化的理念对新闻业的走向非常不利。因为这种理念不仅将所有东西商品化,更是无法实现的商业模式。去超市的人不会指望免费购买香蕉、生菜或是大米,所以人们也不应该用这种做法对待资讯。价格是必须的。虽然天上掉馅饼是美好的愿景,但是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我认为这一点也适用于新闻及资讯。

▲ The Monocle Guide To Good Business不是一本教你如何通过商业变得富有的指南,相反,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做好每一件事情:从你选择的笔到你选择的工作,甚至是你带着一起上班的狗。300页书是提供给那些想要创业、想要能持久创业的人的指南,是教你做你喜欢的工作的终极参考。

Q : 保持杂志的良好运营并不容易,而且有传言纸媒正在消亡。
A : 这种传言已经传了10年了,然而新杂志层出不穷,现在新发行的杂志却是历史最多的。杂志的良好运营从来不容易,我不认为哪怕在上世纪50年代或是80年代开一家杂志社就容易,也并不认为现在就更难,只不过是不同的时机和环境。竞争一直不断,创新如影随形,这说明你一直需要尽可能表现得最好,就是这么简单。我认为这是杂志长久以来应该坚持的价值。

▲ Monocle香港实体店,除此之外,在纽约、伦敦、多伦多、东京、新加坡都设有Monocle实体店,店内除了Monocle的出版物外还有自己品牌内的产品和一些为Monocle用户挑选出来的符合Monocle品味的产品。

Q : 人们评价Monocle杂志运转得很好。我听说杂志的估值很高。就收入部分,各种类型收入所占比例是怎样的?
A : Winkreative是一个独立的公司,不论是员工还是业务都分开的。虽然他们在同一幢楼里工作,但是与杂志社并无交集。广告收入占了总营业额的65%到70%,新闻订阅占了20%,剩余的大约10%来自零售业,包括商店、咖啡店及其他部门比如品牌活动项目。
关于工作方式

▲ Monocle Issue 62 内页。由三个区域组合而成的东京Marunouchi区,也被认知为OMY区,在这一页中详细解读了该区成为日本商业中心背后的因缘,从城市规划中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的大概念,到交通选址、多元化、植被与绿化,再到灾害预防。▲ Monocle Issue 62 内页。由三个区域组合而成的东京Marunouchi区,也被认知为OMY区,在这一页中详细解读了该区成为日本商业中心背后的因缘,从城市规划中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的大概念,到交通选址、多元化、植被与绿化,再到灾害预防。

Q : Monocle很有趣的一点是它在做各种调研,这要求团队成员有复杂的知识结构。你是怎样选择与你共事的员工的呢?
A : 非常谨慎。我认为这不光需要看他们的经历,更要看他们的潜能。或许你只做过文化版面的纸媒记者,但是我们接触以后,通过一系列的面试,我可能发现你对政治有抱负有想法,或者你对设计或是时尚的见解独到。我觉得自己一直在探寻别人的潜能,而不仅仅看你的学历或是你发表过的内容。当然杂志社需要写文章,需要保持好奇,需要有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技能。但是就特定领域的具体技巧,我的接受程度很高。当然申请这里工作的人也知道与其做个专家我们更希望他们是通才。同时,我们的杂志里当然也有行业的专家。

▲ Monocle 伦敦总部办公室阳台

Q : 杂志总部一共有多少全职员工?海外有多少记者?
A : 在伦敦有大约100人。在东京有3名驻外记者,香港有一位研究员与一位作者,新加坡有一位研究员兼作家,以及分社长。在伊斯坦堡有一位,纽约有两位,多伦多有两位。海外一共有12位记者。

▲ Monocle Issue 94 杂志内页,这是一个关于海洋的版面,关于神奇的海事国度、航海建筑、航运家族等等,一切与海与海水有关的。

Q : 你与他们如何合作工作呢?
A : 视情况而定。比如几周以前土耳其的暴乱,我们就有一位记者通过电台将故事内幕尽快地传给我们。那种情况下就是他给我们提供信息,我们指导他报道的方向。我认为这就像双向行车道。驻扎海外的人可能有一个好点子,我们的记者会与商业编辑或是要闻编辑沟通故事构架。同时如果我们认为有值得报道的新闻,比如我们觉得温哥华的某个故事很有趣,我们也会派人深入挖掘故事信息。两种方式的合作都有,自下而上或从上而下。
关于生活方式

▲ 与Monocle Issue不同的是,The Escapist是2015年开始出版的年度特刊,侧重于度假,而且是每一刊选取10个冷门的城市,比如:华沙、清迈、圣塞巴斯蒂安等,深度挖掘城市中有意思的东西。

Q : 从你的公开日程中的关键词来看,我看有逃离和移动旅行这样的关键词,我猜测尽管你对身处聚光灯下已经习以为常,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喜欢独自旅行、喜欢独处?
A : 是的,独自旅行。因为一方面这样行程灵活,我总是一个城市连着一个城市地跑。今天在北京,明天在慕尼黑,昨天在香港,前天在曼谷,大前天在东京。所以独处的时间都在补觉,我喜欢补觉。我也从不需要和许多人一起旅行,我一般去的城市里已经有我们的员工,这是另外一个原因。我不需要和助手或团队一起出行,因为我往返于东京和新加坡这些已经有办公室的地方。
Q : 旅行是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A : 家是一个隐私的地方,一个疗养院,一个私人的地方。它不是用来展示给别人看的,我有权掌握谁能参观我的家。
Q : 如果有一天你退休了,会做点什么?住在哪里?
A : 我不知道。可能会写几本书,酿酿酒,开开酒店,有许多想法,但我还没开始考虑退休。住在哪里现在还不能确定,我仍在寻找这个城市,我还没有找到。
Q : 你认为北京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吗?你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A : 我现在没法说,因为我到这里的时间不长。我们是今天早晨才降落的,所以我还没有太多见闻。想要看一个城市是否宜居,需要去乘坐它的交通工具,沿街行走,看看那些公寓,去餐厅吃吃饭,所以现在我还没有办法评论。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我想这个城市的规模有些奇怪,不是很舒适,不够亲切。空间十分空旷,这会让人感到焦虑。

▲ 2016年Monocle“全球宜居城市”排行,东京又是第一。Monocle每年的“全球最宜居城市” 排行榜会综合安全度、城市建筑、公共交通、环境问题等进行考量,从而给城市排名。这已经是第十份宜居城市排行。今年的考量标准中更是添加了夜生活质量和城市独立书店数量。Brûlé说:“当别的城市还在讨论如何运行24小时‘不夜城’的时候,东京已经做到了。” 而论及独立书店,东京更是多达1300多家。

Q : 为什么你如此喜欢东京?
A : 因为东京与北京正相反。它很舒适,有蜿蜒曲折的街道。这个大城市充满了创意以及不同类型的设计,同时也令人感到亲切。没到过东京的人会被它的国际大都市的头衔吓到,确实如此,但是如果你沿着它的某些主要街道走过去,你会看到安静的绿意盎然的街区。城市的规模非常舒适,每一样东西都很人性化,这很吸引我。还有品质,日本的东西品质非常高,在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地方,我们追求廉价与便捷,得过且过,对品质并不作高要求。我喜欢日本对完美的追求。
关于个人喜好
Q : 分享一下你平时有哪些爱读的杂志?
A : 我喜欢的杂志有很多。
art 4d,是一本非常好的泰国建筑杂志。
也喜欢 AD Spain 和 AD Germerny,因为有非常美丽的房子。我觉得这些杂志非常积极,每次看到它们我都很开心。
还有另外这本叫做 ZEIT MAGAZIN 的德国杂志,它们每周四还有报纸发行,非常棒。
瑞士的建筑设计杂志,HOCHPARTERRE。
也喜欢日本的 Casa Brutus。
当然还有澳大利亚的美食杂志 Gourmet Traveller。
我还喜欢 The New Yorker ,如果我在旅途中只能带一本杂志,我会选它,很棒的记者,很棒的文章。如果你来我家,你会看到许多这些杂志。
Q : 可以分享一下你喜欢的品牌吗?时尚、个护、家具。
A : BARENA是一个男女时装品牌,我的裤子就是在那儿买的:
还有时尚品牌Engineered Garments:
▲ Engineered Garments New York 2015 Spring Summer
还有一个日本的叫做COMOLI的新晋男女时装品牌,非常好:
意大利有一个护肤品牌也很好,叫Trehs,洗浴产品很棒:
我最喜欢的家具是日本的Maruni:
▲ Next Maruni series dining chair and dining table
编辑_良仓 图片_Monocle、网络
良品推荐:

全球精品

Global Selections

正品保证

Authenticity Guaranteed

全场包邮

Free Delivery

客服邮箱

kefu@iliangc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