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种 “家” 的怪论,你中枪几个?
作者:良仓
宜家最近做了份很有意思的调研,在家的生活,“Life at Home Report”,第三期。采访了12000位18岁到80岁的居民,在这个变化极快的时代,再次探寻“家”的概念。这份调查集中在全球12个城市,调研了关于家的四个方面——关系,空间,物品,地点。以下是一些最为集中的回答,来看看大家对于家都说了什么,看看你们会有什么样的共鸣。

关系 RELATIONSHIPS
在上海,49%的人觉得家里有个好的wifi比客厅更重要
中枪了么?这应该是最为普遍也最为悲哀的现象了吧,比起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已经变得更加习惯于通过wifi对着手机虚拟地交流,大家都或多或少是住在网络里而已,现实中找不到的人,去朋友圈找。

48%的人觉得家应该是和最重要的人
生活在一起的地方

▲ 著名设计师Charles and Ray Eames

好在还是有人类相信人际之间的真实交往的。这种经典款的言论,伊姆斯夫妇必定也会同意吧。

空间SPACE
18%的人说他们的家过于明亮了
并不是说不够好看,只是说家过于明亮。确实,好多空间并不难看,大面积的窗户,白墙,浅色家具,只不过在家都有需要戴着墨镜才睁得开眼的嫌疑。

39%的人希望他们家能降低噪音
用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噪音当然是很难避免的,城市里从来不曾停息的交通系统就是噪音的第一大来源,而家里的家用电器也都有自身的运转噪音,电流声。

65%的年轻人(18-29岁)
需要开着音乐才能觉得是家
好吧,这一条有共鸣的人也无数吧,你是这样的年轻人,或者说你身边必定有这样的年轻人。音乐是最能营造氛围的元素,当家中播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那么归属感自然也就加强了。

40%的人说家里独特的气味
让这个空间成为他们认可的家
比如说厨房散发的你最喜欢做的食物的味道,或者是阳光下的植物给家带来的气味,你从各地旅行带回来的属于当地的物品的独特气味,再不然是你家喵。

物品THINGS
43%的人说家里那些和自己喜好相关的物品才是最重要的
花花草草是你的生命,还是说书才是你的必备食粮?

22%的人觉得家里东西越少越好,
满足功能就够
受密斯“less is more"影响的人还不少啊,这种 “寡淡” 的方式竟然也被这么多人青睐。这里只能拿当代最极致的John Pawson举例了。

39%的人说家的凌乱让他们
一个星期至少暴躁一次
凌乱的波西米亚风或者是艺术家工作室风其实是很有魅力的,不过一定不能去思考任何关于清洁的问题,那是很伤脑筋的。

16%的人不介意将家里的
所有东西扔出去

▲ Nendo-"Drawer House"

最羡慕这种不恋物的,不过就算恋物,也还是有办法还原一个空空的家的。比如说日本设计师Nendo于2003年建的这个“Drawer House” 抽屉之家,所有部件都如同抽屉一般,收放自如。能从一个满满的家变回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家。

11%的年轻人觉得在工作的地方
更让他们觉得有家的感觉

▲ Google 办公室

▲ Selgas Cano工作室

这11%的人不然是工作狂,不然就是在google或者是类似于马德里Selgas Cano的工作室工作吧,有一个好玩的或者是惬意的工作环境,那么当成家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地点 PLACE
42%的人觉得离开他们居住的地方,反倒让他们觉得更有家的感觉
好吧,一群浪子。常年在路上的人,没有固定住所,总在两地之间,他们的家遍布于地图上

38%的人觉得他们所居住的
社区也是他们家的一部分

▲ Berlin, Kreuzberg. 社区花园cafe。

▲ 社区组织的大型聚餐。

当然,居住在一个有组织的社区是很棒的体验,这样的生活有真实的交流,有生活的参与感。当分享成为生活的主导,那么wifi也不再是那么必须的了吧。

全球精品

Global Selections

正品保证

Authenticity Guaranteed

全场包邮

Free Delivery

客服邮箱

kefu@iliangcang.com